首页打开

茶,农耕文明的新符号

钟福生

2024-05-10

老汉我喝了60多年的茶,全然不知茶滋味。近段时间,应著名节庆专家马建喜邀请,参观了省内几处茶场,认识了三位“茶王”,分别是五莲富园茶场黄庆富、临沭春山茶场袁春山、青岛益元茶场李传村。与他们作了深入的交谈,醒醐灌顶,这才对茶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特与各位茶友分享。

过了谷雨时节,山东的新茶陆续上市了。现代社会,茶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饮品。“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说法虽有点夸张,但饮茶成为人们生活必须却是事实。“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进入百姓普通生活。不仅国内无人不饮茶,国外饮茶也成为时尚。小小一片绿叶,正打造着现代人的美味生活。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春秋时期,茶融入了农耕文化,成了农耕文化的小老弟。说起茶,绕不开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名扬天下。山东茶叶始于汉唐,兴盛于明、清,明代文学家杨慎在他的《临安志》中称赞日照绿茶:“道源得茶,余谓日照绿茶为上品矣。” 崂山绿茶、日照绿茶、沂蒙绿茶等跻身全国名茶之列,日照绿茶成为继日本静冈、韩国宝城后的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近几年又打造了浮来春、碧螺春、海清茶、泰山女儿茶等著名品牌。山东的每一杯茶都香飘四溢,品味非凡。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茶主题活动越来越丰富,茶场也成为研学、体验、休闲、旅游的打卡地。

茶不仅是单纯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符号,中国茶已列入世界非遗,与世界共享。古代名人好喝茶,茶借名人诗句而扬名。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宋朝黄庭坚“品令•茶词”、宋朝书法家米芾“满庭芳•咏茶”、苏轼“汲江煎茶”等等,咏茶诗句富丽华贵,脍炙人口。一杯清茶,一卷诗书,是古人潇洒快意的人生。现代人对茶的情怀,在电影《刘三姐》插曲“采茶歌”里得到完美表达,几十年来唱遍大江南北,百听不厌。人们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形成了丰富有序的茶俗、茶礼。中国茶自有它的个性,平淡、苦涩、清香,一杯清茶,映照人生百态,诠释东方韵味。茶有多彩的颜色,红绿黄白青黑花茶,满足着人们的多种需求。茶叶有多种形态,扁形、单芽形、直条形、曲条形、卷螺形等,喝茶能品出为人处世的技巧:圆润规整,松紧适度。中国茶糅合了佛、儒、道各派精髓,仁礼相辅、大道无畏、无所不能,传递着中国人谦和礼敬、共存共荣的价值观。茶文化还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

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瑰宝,茶香飘逸,传播着宁静与淡泊的人生。茶字拆开了,表达的是人在草木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让我们摈弃人世间一切喧嚣,喝茶品茗慢生活,享受平静安逸的世界。

作者简介:刘同理,1955年11月生,1970年11月入伍,1987年11月转业。历任省农业厅处长、总经济师,省委农工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山东大学合作导师,2014年11月退休。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