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赏丨生命的泉
尹燕忠
2024-06-25
生命的泉
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地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着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
完了,我们就在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贾平凹《生命的泉》赏析
一、引言
贾平凹,作为当代文坛的巨匠,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生命的泉》是他众多作品中一篇引人注目的散文,通过对“泉”的深刻描绘,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以下,我将从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生命的泉》进行详细的赏析。
二、主题思想: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生命的泉》以“泉”为象征,通过描述泉水的坚韧与活力,寓意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在文中,作者描述了老槐树被雷电击折后,树桩上竟然生出了新的嫩枝,仿佛生命的泉水重新涌动。这种景象让作者感叹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同时,文章也暗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生命也能找到新的出路,重新焕发生机。
三、艺术手法:细腻生动的描绘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细腻生动的描绘
在《生命的泉》中,贾平凹运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对老槐树、树桩上的嫩枝、月光下的露珠等进行了描绘。他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细微之处,捕捉到了生命的动态与美感。例如,他写道:“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那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得鲜鲜的,深深的。”这样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
贾平凹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泉”作为生命的象征。他通过描述泉水的涌动和流动,寓意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同时,他也通过老槐树被雷电击折后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象征了生命在逆境中的顽强与不屈。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刻和鲜明。
四、语言风格:自然、平易、质朴
贾平凹的语言风格自然、平易、质朴,给人以亲切感和真实感。《生命的泉》中,他运用了大量平实的语言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生活和读者的心灵。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笔触,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和深刻。
五、情感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在《生命的泉》中,贾平凹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之情。他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体验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他感叹生命的顽强与不屈,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生态意识,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深思和反思。
六、结论
综上所述,《生命的泉》是一篇深刻而感人的散文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以及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之情。同时,贾平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也使得这篇文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对生命深刻的探索和反思。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