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座城市安放诗和远方,济南一定榜上有名
济南宣传
07-26 19:18
从多个旅游平台统计数据看,2023年以来,劳动节、端午节、中秋国庆双节三个小长假中,济南均上榜全国十大周边游目的地城市,也是山东唯一上榜城市,“五一”小长假更是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暑期伊始,新一轮“泉”在济南系列活动拉开帷幕,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130%,位列暑期全国周边游热门目的地前10名,出手必出彩的济南,即将再次跃上全国顶流。
文旅热度,侧面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承载力。当更多的“土喇叭”“洋嘴替”不请自来,推动Jinan Travel、好city的济南成为新的流量入口,在城市IP与市民游客“双向奔赴”中,“像老济南那样生活”成为更多人向往的流行时尚。
这些流量热词背后,是一座千年古城,从“无感”“大县城”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2023年度活力城市”的强势归来。济南,正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抓住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城市新优势,创造城市新价值,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济南式幸福
城市,远看是风景。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文化得天独厚、传统文化厚重绵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是济南的突出优势,也是济南最大的财富。今天的济南,正在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强省会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协调推进、同步提升城市软实力,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让城市变得更加强大和伟大。
城市,近看是生活。
济南是诗圣杜甫吟诵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笔下的“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也是现代民谣唱的“我抬眼是千佛山的轮廓,我闭眼是大明湖和护城河”。寻找诗和远方的人各有各的价值追求,那些让人满足的城市、弥漫幸福感的城市,会始终令人向往。
2023年1月,有一位南方女孩和朋友原本预算2000元来济南玩,结果玩了3天,才花了200元,她们的“报复性消费”计划失败了,也就是这次漫游泉城的毕业之旅,让她最终定居济南。“济南给我的印象就是山好水好景好人更好,是一座理想之城。”
济南,做好了五件事。
提供松弛感。
据英敏特《2023全球消费者趋势》预测,2023年至未来五年影响全球消费市场的五大趋势,其中之一便是“松弛生活”。
济南是天下闻名的“千泉之城”,拥有1209处天然泉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可能是济南松弛生活最直白的写照。在黑虎泉,居民早起打水,回家做饭沏茶,到泉水浴场恣意畅游,到古城四合院里品尝泉水宴,泉水直饮工程让更多市民“在家饮泉”的梦想照进现实,持续加速的“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更是济南打造世界泉水之都的重要一环。
上善若水任方圆。做足“泉”文章,济南人把泡在泉水里的“慢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而在济南,绝非只有“慢”。
这个夏天,被誉为阿勒泰“平替版”的草山岭北路菠萝山火了。这片绿色的山坡,白天是市民向往的都市绿洲,夜晚飘来的“野唱音乐会”,吸引着放松的人群。星空为幕,绿草为席,手机荧光、律动节奏与人们的欢笑,织出了市民向往的“诗与远方”。
联想起百花洲音乐会上,游客随机接麦,个个落落大方;青春音乐节、CityPark青年市、周末街边音乐会、街头开放麦......拉满松弛感的各种派对轮番登场,不断刷新夜晚色彩,为人们提供更高的情绪价值。
专注“在地化”。全球化浪潮下,更需要专注“在地化”,扭转消费模式乃至文化的趋同态势,打破千城一面的城市形态。不同于北京、上海、广州高度集中的名人故居及文化展览,济南将自身的历史文化融入了自然景观设计和城市空间。于市民而言,能亲身触摸的历史痕迹成为生活的常态,文化的意义不再停留于抽象概念。五龙潭畔,清代《四库全书》的重要编纂者周永年(字书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积书十万卷,供人免费抄阅,私家藏书“与天下万世共读之”的理念由此推广。百年以降,济南人没有忘记周永年,在命名中央商务区道路时,“书昌街”赫然在目。现如今,从大舜的历山、杜甫的古亭、苏洵的明湖、蒲松龄的大槐树、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季羡林的正谊中学;从舜井街、闵子骞路、司里街、海右路、易安南街、养浩街、汉臣路等等地名;从南新街58号老舍旧居里的舍予书局、讲述夏雨荷故事的百花洲、千人围观的超然楼亮灯瞬间,易安祠里簪花汉服的小姐姐,还有随机发生的“街头飞花令”“对诗免门票”;济南的一砖一瓦、一人一景都在承担着勾勒城市文脉、讲述城市故事的功用。章丘明水古城,抓住老城潇洒似江南、北城南相的城市意象,以清照文化底蕴做支撑,吸引真人秀《全员加速中·对战季》前来取景,巧妙地把在地文化通过苏醒、王铮亮、王栎鑫、陆虎、武大靖等明星的互动环节传播出去,以综艺的外壳、文化的内核,最大化地实现对文化IP的挖掘和释放。文旅项目被影视综艺和明星选为取景地,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通过在地文化的深入体验和跨界融合,每一个涉身其中的人,都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饱和度,与此同时,也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深耕沉浸度。有环境才能“沉”,强互动方为“浸”。一个老旧市场,在CBD中央商务区跃升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百工集,承接动漫、音乐、机车、电竞、古风国潮等各类亚文化,不管是大众流行,还是小众私藏,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元素,找到为之热爱的东西,老旧厂房也变身为“新晋网红”。一块空置已久的停车场,在立交桥下变身为低线公园,遮阴挡雨、交通便捷,加上门球、乒乓球、街头篮球、滑板等多个运动场地,去低线公园休闲健身,成为济南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座千年大湖的悄然升级,是在老城保护的苛刻条件下,做到“明湖路上见明湖”。不仅能在水西桥头看盛开的“莫奈花园”,还能顺着6.6公里环城泉水绿道,感受“一城一湖一环”的独特风貌,让大明湖这颗“明珠”和古城交相辉映。此外,明清风情浓郁、呈现老济南文化和生活的宽厚里;青砖红瓦、开了不少文艺清新小店的曲水亭街;布满济南特色小吃的芙蓉街……都已经成为打卡胜地。与此同时,济南着力探索构建集内容生产、理论宣讲、典型发布、文艺展播、城市营销、国际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三室两厅一中心”新型传播矩阵。“三室”即:10大雄文工作室、10大短视频工作室、“理响泉城”工作室;“两厅”即:泉城发布厅、泉城文艺厅;“一中心”即:济南国际传播中心。线上线下协同,把一波波受众“拉进”故事里,发力“沉浸”与“互动”,调动观众感官,充盈身心体验。2023年,济南的文化服务业全省独占鳌头,全市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6个行业构成文化核心领域在全省占比高达41.8%。人人可享、时时可见、处处可及的文化载体,成就了一个个共情的新场域、情绪的能量场,也成为吸引流量的最大入口。创造共有性。如今,人们向往的不仅有远方,还有身边几公里的美好。而其中,社交休闲和自我提升是两大齐头并进的主线,空间和精神合二为一,让人能轻松拥抱当下的生活意趣。今年,济南提出要打造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共建花园”50处。花园建在哪里、怎么建、怎么使用和管理,大家说了算,简单来说,就是“咱家花园”。目前已经建成的12处,包括社区型、居住区型、单位型、校园型,融入儿童友好、老年友好等不同主题,展现出多样人文特色。在大家一起动手建花园的过程中,“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进一步提升。“济图YEAH归人”泉夜校,让“下了班、去上学”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选择,报名首日超14万人线上抢课,热门课程秒光。与传统夜校不同,这里提供的是塔罗牌、爵士舞、手冲咖啡、非遗手作、女子防身术等社交属性更强的课程,让年轻人放下手机,在面对面的分享和交流中,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在济南,还有52家泉城书房,4家泉城书吧,832处亲子阅读空间,700处数字阅读空间,243所书香校园,489所家庭图书馆,226所职工书屋,609所老年听书馆,153座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这些场所里,活跃着鹊华读书会、快递小哥读书会等800余个阅读团体,每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4000余场,年均服务读者833万人次,基本构建起便捷的15分钟阅读圈。面广量大质优的“阅读基础设施”,让人与书、人与人更好的相遇,让泉城“诗意地栖居”成为现实。济南也荣登央视2023年全国36个大中城市“最爱看书城市榜”首位。满足分享欲。爱上一座城,和爱上一个人异曲同工。分享欲是最高级的浪漫,但没有回应就是最低级的示爱。这两件事,济南都做到了可圈可点。看A面,在济南街头,或许你会打到一辆不一样的出租车,“感谢遇见”“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千余张五颜六色的便利贴贴满车顶,不同的笔迹记录下了不同乘客的心情。这是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暖心驾驶员周文昌和他的“浪漫出租车”。在这些便利贴中,隐藏着这座千万人口大城的“小情绪”,聚拢了都市的温度和幸福感。人好也是软实力,好人多也是大流量。在济南,热心是“日用品”,奉献是新时尚。除了老周,“济南好邻居”许亮抖音刷屏;央视点赞带着“失智母亲”上课的孙元金;交警铁骑抢救病患,一句“你只管踩油门,剩下的交给我们!”震撼全国网友;还有暴雨中“只要高铁不到站,济南公交不收车”的公交驾驶员群体。当你想被感动时,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济南好人”四个字。千年古城的敦厚有礼,骨子里的仗义爽利,沉淀为一座城市的最大底气,赋予了济南豪放与婉约兼具的城市特质,也塑造了济南市民的文明友好、热情包容。看B面,作为4项热线国家标准制定者的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正在把“回应”这件事做到极致。2023年12月,极寒天气突袭济南。17日晚上,市民王先生来电求助“现在家里暖气不热,天这么冷,能派人来处理一下吗?”通过紧急事项“直达一线”机制,市民、客服、供暖管家,三方通话、接诉即办、上门服务,两个小时后,王先生家中逐渐升温,暖了起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345市民热线受理总量达917.78万件,办结率99.91%、满意率98.82%。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时尚动感,交织出令人向往的城市魅力,质朴的生活气息和多元文化,碰撞出包容大气的生活质感。一切的一切,都落脚在“提升城市软实力”这个目标上,并通过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幸福与美好演化成这座城市的鲜明符号。
济南式幸福背后离不开聚焦于人的治理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对个体来说,一座城市不需要多少奇观,只需要为人们带来幸福。安全、文明、和谐、绿色、便捷、顺畅的城市环境,是幸福的基础。北京人老舍就一直把济南当做第二故乡。当年他看到一圈小山簇拥着的济南城,便发出慨叹“这个城像一个卧在群山中的摇篮,在冬天里一望便让人觉得温暖”。《济南的冬天》当然是名篇,很多名句济南人都能背的出来。但让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们记住的,却是老人家笔下《趵突泉》中所载的老济南另一面: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九十多年过去了,济南和老舍那个时代大不一样了。2021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中国特大城市达到14个,济南排名第9。2023年,济南的常住人口达到94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3%,比10年前提高9.3个百分点。人口庞大是特大城市的基本特征,从价值观层面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人民城市“为了谁”的问题,努力创造属于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特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目标。有智慧的城市管理者,从来都不会停留在“工程师”“施工方”“管理员”“救火队”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承担起高品质生活服务“供应商”的使命。就好比买椟还珠,住得了仅是“椟”,生活得好才是“珠”。而且这个“珠”还必须稳稳当当的交到市民手中。济南这座不断“长大”的城市,除了体现在空间布局、发展质量的千年之变,更体现在城市功能的优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从2017年起,济南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提升城市品质,先后组织开展城市提升十大工程、城市品质“十化”提升行动等等。今年全市“深化城市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强健城市筋骨肉,鼓足城市精气神,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互促双强。”这无不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要同时实现城市治理和社会文明的双赢局面。2023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今年开始,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找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作为全国“深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机制试点”城市,济南已连续3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就像我们看病要开诊断书一样,城市体检查出的问题,就要落到具体解决问题的项目清单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体检查的很细。住房维度方面,提出房屋结构安全、管线管道、入户水质、建筑节能、数字家庭等指标。小区(社区)维度方面,提出养老、托育、停车、充电等指标。街区维度方面,提出中学、体育场地、老旧街区等指标。城区(城市)维度方面,提出生态宜居、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产城融合、安全韧性、智慧高效等指标。此外,济南还自己增设“泉水喷涌率”“城市国际化发展指数”“亲水岸线比例”“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泉城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数量”等40余项泉城特色指标。而不少于6万份社会满意度问卷,将会最终检验工作成效。济南干的很实。高峰期主要道路交通拥堵,济南多措并举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增加路网密度。自2020年至2022年12月底,城市道路长度增至4794.2公里,路网密度从4.35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6.04公里/平方公里,在259个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停车场免费错时开放,增加泊位11593个,地铁建设更是实现“六剑齐发”。7月3日,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济南成为山东唯一入选城市。7月13日,济南首辆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连续多年将“治堵”列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高频词”,“手术式”切除堵点,“黑科技”打造绿波带,“不惜力”发展公共交通,终于取得了成效。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济南大力推进公园、绿道建设。2023年新建各类公园100处、绿道110公里、森林步道100公里。至此,济南城市公园总数接近1300个,绿道总长达到了1260公里,并将山体、泉池、河流、湖泊、森林、绿地串珠成链,营造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空间,成为妥妥的千园之城。面对完整社区覆盖率不均衡问题,在已建成80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基础上再新建30处,132个街道配建137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983个城市社区配建1024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12处养老服务站,建成各类助餐场所2590处,累计提供助餐服务3000万人次,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道、社区一级实现了全覆盖。市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依然很高,截至2023年底,加快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175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改造老旧小区909万平方米,惠及11万户……济南城市温度的另一个侧面,更多体现在既抓制度规范、法治约束的刚性管理,也注重优化服务供给的人性化治理上。去年,济南开始探索在行政执法单位全面推行“柔性执法”,让社会治理“刚柔并济”、更有温度,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社会治理规则的认同感、参与感。从成效上看,全市设置1300余个灭烟柱,成功创建122条无烟头示范道路;推行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章“5选1”处罚模式,让群众在自主选择中主动配合、自我教育;升级打造“夜泉城”2.0版,推出“西瓜地图”、垃圾分类收运“音乐专线”。近期,城管部门主动更新发布“便民生活地图”,设置263处便民服务点,为流动摊贩“筑巢安家”,让城市文明与“烟火气”结伴同行,更好地体现城市对人的关心和尊重。济南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却未能干成的大事,办好了一批人民期盼已久的实事,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极大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济南、知济南、爱济南”“我的泉城我的家”成为所有市民的共同心声。
书写“济南式幸福”的四个底层逻辑
凝视地球的高清夜景照片,其中星罗棋布的耀眼光斑,正是一座座熠熠生辉的城市。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意义,更代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发展的最高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任何一座中国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都在“两个文明”双向奔赴、相互赋能中,努力创造出不同于传统西方城市的现代城市文明新形态,让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中绽放光彩、璀璨闪亮。政邦智库理事长高明勇在城市调研笔记中指出:解决“城市病”,是为了让生活更舒适,涉及城市硬实力,考验的是治理效能。追求“城市梦”,是为了让生活更诗意,涉及城市软实力,检验的是城市文明。前者解决得好,可以让城市更强大;后者解决得好,可以让城市更伟大。2022年,济南提出了“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的城市发展理念。做出这样的选择绝非偶然,必然蕴含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考量。两年后,随着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中的不断拓展运用,一个“软硬融合”的济南已经到来,这个城市发展理念的底层逻辑也更为清晰地浮现出来。定位逻辑。“软硬融合”理念倡导城市发展要有定位。它提出的初衷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实践,根本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把“基础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绝对优势”。这个“硬”,是2600年建城史、4600年文明史的“底子”硬,是作为国内最早建立党组织六个地区之一的“信仰”硬,是独我济南融“山、泉、湖、河、城”等资源禀赋于一体的“环境”硬,是国家级济南都市圈、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的“实力”硬,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硬。这既是向外呈现的姿态和特质,更是内在积淀的根和本,是正向、正确、正能、正道,必须走深走稳走实。时代逻辑。“软硬融合”理念更注重“软实力”赋能。经济体量、地域面积、人口规模,并不等同于综合实力。顺应发展潮流、与时代共进,可以清醒认识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已经更多体现为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价值认同与品质认可、内在形象与外在气质、政府服务与社会治理等多种非物质元素聚合后的“化学变化”。软实力是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是科技+、智能+、文化+、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蓝海”,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有和坚持的硬支撑、方法论。辐射逻辑。“软硬融合”理念更强调辐射影响的力量。流量时代必须创造新的时代流量。始终关注平台矩阵的占领建设、表达方式的创新创造,用好正能量,拥有大流量。这也是“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城市营销”“城市传播”的基础支撑。以融入话语体系来主导话语体系,用鲜活形式表达严肃主题,用时尚元素扮靓优良传统,使独属于济南的自然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不仅走进网络而且引领潮流。融合逻辑。“软硬融合”理念更追求一条和合之道。始终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赓续与发展相统一、坚守与重塑相统一、固本与开新相统一,在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网上和网下两个领域同向发力,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叠加,把“无形要素”转化为“有形力量”,在吸引人教育人塑造人中,传导理想信念、核心价值和家国情怀,形成“1+1>2”的综合效应。最终,通过人的提升,引领城市发展由摊饼式、粗放型、单向度扩张向全时空、全要素、全领域拓展,使“硬实力”提升深刻融入“软实力”话语体系、运行机制。济南,正以其坚定的发展思路、独有的城市特质、丰厚的人文精神,向世界展示“济南式幸福”生活样本的同时,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认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之窗”。
特别声明:本产品由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号”号主上传发布,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