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中云机器75岁创始人:发展道路如何选

杨学莹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1-12 17:58:59原创

在潍坊昌邑市饮马镇,主街的普通门头中间,隐藏着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1月5日,记者走进中云的车间,一个个又高又大的长木箱摆成长长的两排,即将发往意大利。这就是中云集团的产品——双壁波纹管生产线。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在大型化和质量上与国外同行相比已处上风,售价比欧美老牌厂商更有竞争力。中云生产的设备80%用于出口,销往包括英国、西班牙、芬兰在内的多个国家,订单排到了今年6月。

今日能和行业标杆一决高下,19年前的一个选择至关重要。中云公司创始人、75岁的张其智告诉记者,2005年,他决定,不再扩大还在赚钱的实壁管设备、钢带管设备,扩大难度更大的塑料波纹管生产线产能、加强研发投入。做完这个决定,他就把企业放给下一代新人,由新一代主持研发和公司经营事务了。

为什么集中力量“搞专做精”?公司此前有教训。1983年,他进入中云公司的前身——昌邑轻工机械厂,当时该厂刚涉足塑料机械行业两年。1988年,他们和北京化工大学合作,2000年生产出国内最早的地暖管生产设备,按说赶上房地产大热,可以大赚一笔,没想到模仿者蜂拥而入,只挣了四五年钱,就因利润太薄而放弃了。类似这样的产品,他工作以来工厂放弃了七八个。

张其智琢磨:要开发一个产品,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和国际顶尖企业一决高下的,只有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又不能太大的产品,才是优先发展的方向。这样的产品小企业做不了,因为设备和研发投资大;大企业又不能做,因为市场空间小,养不起那么多人。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发挥优势,可能持续深耕行业,进而获得不断发展。

2001年,中云成功研发了立式PE双壁波纹管生产线。张其智和同事们认为,比起实壁管、钢带管,双壁波纹管是个好产品。另外,制造双壁波纹管设备,需要综合机械、电控、液压、塑料加工工艺等多方面技术,门槛较高。同时,双壁波纹管设备的市场狭窄,全球每年只有数亿美元的市场容量。此类产品正是“小企业做不了、大企业不敢做”的那种。公司仔细观察市场,发现欧洲和北美同行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后者甚至技术路线是错误的,生产速度慢、消耗高,不能持续保持优势。公司认为,改变技术路线和克服国外产品的不足,正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这才做出上述决定。

专注一类产品后,研发进展加快了。2009年,中云首创密封式压力水冷技术给波纹管降温,让使用中云设备的塑料管厂商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比使用欧洲产品节约降本20%、比北美产品节约降本50%。这就证明,中云所选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创新路子是正确的。此后,他们又扩展产品型号,向大型、高精、高效发展。如今,中云产品不仅在质量上独具优势,在大型设备上更拉开了差距:他们提供的设备可生产内径40-2000毫米的波纹管,而国外同行仍徘徊在63-1200毫米的水平。

2005年选定产品时,中云销售收入6000万元,到2021年销售过1亿元。从“选品”到过亿,整整用了16年!张其智认为这个速度正常:“技术需要积累,技术路线需要落实到每一个零部件,年轻人也需要历练。”

厚积迎来了薄发。2023年,中云销售接近2亿元,2年翻了近一番。张其智说,这个产品,再做10年没问题。“现在,各行各业里只有第一、第二,第三名和之后要想发展就较难了。但是待做到行业总量1/3至1/2时,又要考虑新的赛道了。”

(大众新闻客户端 杨学莹)

相关新闻:

“地产互采”为企业省下四五十万元运输费

山东永健机械:聚焦膜拉伸装备研发生产,国产化率达80%

街景科技:36小时定制一个商铺,15天搭建一条商业街

一台顶三台,这家冠军企业有绝活儿

跳出“红海”,捧出新饭碗

鱼儿在沸水中游来游去?一厘米厚的隔热板有妙处

主动“追光”的光伏,这项“冠军”产品让发电量提高40%

责任编辑:张明月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